2024年上半年,上市银行半年报陆续披露,兰州银行(001227.SZ)的业绩表现呈现出鲜明的“矛盾感”——归母净利润勉强实现正增长,看似跑赢行业平均水平,但其营收、营业利润的双双下滑,叠加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大幅收缩,暴露出业务经营层面的多重隐忧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该行在资产质量分化、“轻型化”转型受阻的同时股票配资申请,因收购两家净资产为负的村镇银行新增超3亿元商誉,为未来发展埋下不确定性隐患。
从核心盈利指标来看,兰州银行上半年的业绩增长“含金量”不足。财报显示,该行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9.52亿元,同比微增0.87%,虽高于同期商业银行-1.2%的净利润增速,但这一增长并未建立在营收和营业利润稳步提升的基础上。同期,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.86%至39.21亿元,营业利润更是大幅下滑9.25%,仅为8.97亿元。营收与营业利润的双重下滑,直接反映出该行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正在减弱,归母净利润的正增长更像是“孤例”,难以掩盖整体盈利承压的事实。
营收下滑的背后,是作为银行核心收入来源的利息净收入大幅缩水。上半年,兰州银行利息净收入为30.29亿元,同比降幅达8.13%。进一步拆解可见,规模因素本可为利息净收入贡献2.33亿元增量,但利率因素带来的5.01亿元收入减少,直接抵消了规模扩张的利好,最终导致利息净收入承压。与之对应的是,该行年化净息差收窄至1.37%,较去年同期下降0.22个百分点。净息差持续收窄,既是行业内普遍面临的“利率下行、降费让利实体经济”压力的体现,也暴露了兰州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和定价能力上的短板。尽管该行表示将通过强化资产负债管理、控制存款成本、提升定价能力等方式改善净息差,但在当前市场竞争加剧、政策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,这些举措能否见效仍存疑。
除了利息净收入下滑,非息收入中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样表现疲软,成为拖累营收的另一大因素。上半年,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为1.53亿元,同比下降13.49%,其中理财业务、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降幅高达27.23%。对此,兰州银行将原因归咎于“产品规模变动及债券市场资产价格调整”,并计划在下半年通过提升权益资产占比来改善理财业务收益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,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下滑不仅影响短期营收,更对该行“轻型化”转型战略造成冲击。
“轻型化”转型是兰州银行明确的三大战略方向之一,核心在于提高轻资本业务占比,减少对传统重资本信贷业务的依赖,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正是轻资本业务的重要盈利来源。然而,该行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3.91%,同比下降0.52个百分点,与江苏银行、南京银行、北京银行等头部城商行7.95%的平均占比差距显著。这一数据表明,兰州银行轻资本业务的发展进度远落后于同行,“轻型化”转型更多停留在战略层面,尚未转化为实际的业务优势和盈利支撑。尽管该行提及要“深化交易银行、金融市场等轻资产业务发展”,但在理财业务受挫、手续费收入持续下滑的背景下,转型目标的实现难度无疑大幅增加。
资产质量方面,兰州银行呈现出“整体改善、局部恶化”的分化态势,潜藏风险不容忽视。上半年末,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.81%,较上年末微降0.02个百分点,整体资产质量看似有所好转,但个人贷款不良率却逆势上升0.24个百分点,达到2.01%。对此,该行解释称,中小微企业和个人还款能力减弱、行业周期性波动、不良贷款处置受阻是主要原因。但个贷不良率的上升,不仅反映出该行在个人信贷业务风控管理上存在漏洞,也意味着在经济恢复过程中,部分群体的偿债能力尚未得到有效改善,未来个贷业务的风险暴露可能进一步增加,对资产质量的稳定构成挑战。
更引人关注的是,兰州银行上半年因收购三家村镇银行,新增商誉3.41亿元,而这一商誉的产生源于其中两家村镇银行——合水村镇银行和陇南村镇银行的净资产为负,其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分别为-2.2亿元和-1.21亿元。商誉本身并非实质性资产,且存在减值风险股票配资申请,一旦被收购的村镇银行后续经营状况未能改善,甚至持续亏损,兰州银行将面临商誉减值的压力,这不仅会直接侵蚀净利润,还可能影响其资本充足率和财务稳定性。从行业惯例来看,收购净资产为负的金融机构往往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,兰州银行此次收购的决策合理性、后续整合能力以及风险管控措施,均需接受市场的进一步检验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平台_炒股配资平台_联华证券观点